English

大片大戏赫然登场唱主角

1999-10-14 来源:光明日报 沈卫星 我有话说

国运兴而文艺兴。当新中国经历了50年的沧桑巨变,在历史的丰碑上镌刻着辉煌的成就时,作为时代琴弦上的文艺,如何在50周年大庆的时刻,从历史的高度,用崭新的手段,把人民的光荣与梦想编织进舞台银屏,创作一批与盛大庆典气氛相吻合的具有国家气派、时代气势、民族气度、世纪气象的文艺作品来,接受这辉煌历史时刻的检阅,这是摆在广大文艺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任务。

令人欣喜的是,国庆期间,在五彩缤纷的文坛艺苑,一批主题重大、场面壮阔、制作精良、投资高、技术手段先进的宏篇巨制联翩而出,它们分别以电影电视、戏剧戏曲、音乐舞蹈、文艺晚会的形式,犹如花开映天,成为国庆大典一道耀眼的光环。

国庆期间的一天,笔者坐在北京小西天中影电影院观看国产献礼影片《横空出世》,当一开场那排雷般的音响回旋在电影厅里时,只听得旁边的观众吃惊道:“嘿!我们的电影还有这效果,真是国产大片了。”

其实,在国庆献礼影片中,像《横空出世》这样的影片不少,是近年来少有的大制作,仅中国电影集团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大制作就有《春天的狂想》、《横空出世》、《我的1919》、《冲天飞豹》。而其他电影厂上千万的大投资、大制作也有不少,如八一厂的《大战宁沪杭》、上影的《紧急迫降》、潇湘厂的《国歌》、上海美影的《宝莲灯》等。

在舞台上,戏剧戏曲、音乐舞蹈、文艺晚会等也是大作迭出,有《祖国颂》、《江山如此多娇》、《星海·黄河》、《苏武》、《轩辕皇帝》、《素馨花》、《悠悠雪羽河》、《三峡魂》、《宝莲灯》(京剧)、《贞观盛世》等。

文艺是时代的花环,它的绚丽多彩,是我们时代发展到今天的必然。笔者采访过许多被定为献礼作品的创作人员,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他们说,新中国走过50年,各方面条件都非常好,如果我们不树立创作出伟大的作品信念和决心,不用新的观念和最新手段对待创作,就愧对这个时代,愧对祖国的50年大庆,我们必须珍惜这次机遇。由江总书记题字、作为中央确定的国庆六大庆祝活动之一的大型文艺晚会《祖国颂》以大而新备受瞩目。回想起当初的总体策划,总导演赵安对笔者说:“这么重要的一台晚会,我们的宗旨就是要搞出一台结构宏大、制作精美、气势磅礴、高潮迭起、给人以振奋的晚会来。为了用新的观念、手段来结构和展示祖国50年的成就,我们大胆地运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改变大会堂的舞台空间,营造一种特殊的氛围,使人们既身临其境,又感受现代高科技的魅力。于是我们搭建了可以覆盖整个舞台的一个更大、更有层次的新舞台,可以推拉、横移、升降,场景变化多,这么大的规模是第一次。在舞台上,火箭在打开发射架后呼啸升空,以1∶1比例展示仪仗队,甚至坦克、飞机、军舰都“开”过舞台,栩栩如生,气势非凡,这在过去是从来没有用过的。

技术为艺术服务。国庆献礼文艺作品中大片大戏的创作生产得益于先进的技术手段的运用。与前面提到过的电影《横空出世》一样,一批国产大片都采用了最先进音响技术。如《大战宁沪杭》的导演韦廉说:“这部影片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第一次用数字声,有些画面的音响最多用30多轨合成。影片画面电脑制作部分用了3分钟,展示战场夜景的弹道是高科技动画化。”第一部科幻儿童剧《带绿色回家》这次进京献礼演出,据上海儿艺院长金安歌介绍,这部重点剧目总投资200万元以上,是新中国以来儿童剧舞台上投资最大的一台戏,为这台戏整整准备了两年,多次调集专家,在舞美、灯光、音响、服装等许多方面进行技术攻关,高科技含量增强了全剧的可看性。

为使大片大戏有更高的质量,艺术家们都是以严谨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对待创作。在众多的献礼电视作品中,纪实片《新中国》拍得开合自如,细腻有加。总撰稿陈晋说:“纪实片的第一要素是求真,一幅真实的画面要比写好多文字更打动人,更令人信服。为把《新中国》拍成一部精品,我们地毯式遍搜资料,其中有一幅1945年董必武参加联合国宪章签字仪式的画面,是到美国从联合国的资料中发现的。像这样珍贵的发现还有近10处。”

国庆过后,领略了这批宏篇巨制魅力的广大观众,和参与这批作品创作的文艺工作者,一致认为,这些大片大戏充分说明了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显示出新中国以来文艺生产发展的强大实力;二、为祖国母亲的50华诞献上了有份量的厚礼;三、文艺界有信心将一个繁荣兴旺的中国文艺事业带入21世纪。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